photo Teresa Tseng Kuang Yi
立足中国 继往开来 开拓福传新局面
沈 斌
尊敬的各位主教、主内的兄弟姊妹、各位专家学者:
今天,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语言的教会神长以及教内外学者共聚一堂,借纪念上海主教会议召开百年契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探讨和交流耶稣基督赋予我们时代的使命,
作为一名主教,内心十分感动。对于研讨会主办方的邀请和精心安排,我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认为,这次研讨会以中国教会的历史和发展作为主题,十分有意义。我相信并祝愿,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此次研讨会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耶稣基督内,各地教会互为肢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启迪,取长补短。圣经上说,我们身为基督徒的人,只有一位老师,那就是耶稣基督(参玛 23,10),那么,我们如何听得到基督的声音呢,特别是在这个与任何时代都大为不同的时代里?我想,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学习聆听别人,基督闻所未闻的声音,经常通过一个他者,通过某种外语传达给我们,就像教会诞生时圣神降临的景象。
1922 年 9 月,刚恒毅总主教(Celse Constantini,1876 - 1958)离开意大利赴中国,11 月抵达中国,他到中国的路程漫长而艰难,就像他后来推动的中国教会本地化事业。现在,我们用一天时间就可以从北京到罗马,而且我们不用像刚总主教当初那样,对教会本地化的议程秘而不宣,在这点上,我们早已跨越了各种阻碍,形成了共识。但不应忘记,我们今天获得的出发点,与刚总主教为了基督福音扎根中国大地,与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在中国传教区力排众议,以先知的胆识和出众的才智所做的事情密切相关。
确实,在当时的形势下,刚总主教希望推动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时的中国传教区,大部分外国传教士早已习惯外国列强,特别是“保教权”给教会提供的保护,中国教会因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享有众多特权,这对教会在中国的发展在某些人看来或许带来许多“便利”,在这种情况下,放弃这些特权和“便利”,无异于放弃教会在中国社会的
可见威力。但恰恰在这点上,刚总主教针锋相对,在他看来,一个长期依赖外国传教士,依赖外来势力保护,被中国人称为“洋教”的天主教在拥有深厚和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是走不远的,即使有一些暂时的结果,这些果实也难说符合基督精神,是从福音的生命树上开出的果实。因此,刚总主教在推行教会本地化的目标上信心坚定,步伐有力,没有这些上海主教会议便不可能。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吧。1840 年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为名干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事务。
同时,某些传教士对欧洲文化有强烈的优越感,殖民观念日益膨胀,他们在传教区传教的同时常伴有文化殖民的意向,他们垄断教会管理权,歧视当地神职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政治等具有根深蒂固的偏见。随着中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高涨,教会与民众间的矛盾不断加强,大众对天主教的仇视逐渐加深,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在这过程中,教廷逐渐看清教会与西方列强保持紧密关系以及“保教权”的危害,致力于创造新的福传格局,重新定义教会与所在国或地区在政治文化上的关系。这些精神反映在1845年教宗额我略十六世批准传信部颁布的《论本地神职》,以及1919 年由本笃十五世颁发的《夫至大》牧函。
1922 年,教廷委派刚恒毅总主教作为宗座代表远赴中国。他按照《夫至大》牧函精神,着力推动中国教会本地化。1924年 5 月在上海召开的主教会议,为两年后 6 位中国主教在罗马的祝圣铺平了道路。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在这六位主教当中,就有我们江苏海门教区的朱开敏主教。所以我们海门教区,很早就从上海主教会议受益。
由于随后的种种阻力,上海主教会议并没能给中国教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根本改观。例如在栽培和任用中国本土神职人员上,数目并不可观,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中国的 137
个教区中,只有 29 个教区的主教是中国主教,20 位总主教中只有 3 位是中国人。中国天主教并没有真正从外国势力的控制中摆脱出来,成为一项由中国基督徒主导的事业,中国教会依然没能摘下“洋教”的帽子。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为了辨明天主圣神引领中国教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前进方向,对此,我觉得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教会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忠于基督福音。中国天主教作为天主教的一个完整地方教会,遵循天主教的传统信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会在不断努力适应新的政治制度的同时,始终忠于自己的大公信仰。中国政府实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没有兴趣去改变天主教信仰,只希望天主教的神长教友站在中国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摆脱外国势力的控制。在天主教界成立爱国组织时,时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就表示,对天主教友在精神事务方面与罗马保持相通一事表示理解。时任政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也表示,中国天主教与梵蒂冈进行宗教联系,人民政府并不反对,但只有在不违反中国人民利益,不侵害中国主权和梵蒂冈改变了敌视中国政策的前提下,才可以和梵蒂冈发生宗教事务上的关系。
2022 年召开的第十届天主教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章程》。《章程》第四条写道:“本团体宗旨为:以圣经和圣传为依据,本着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的传统和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维护信德宝库,藉圣神赐予的恩宠,宣传福音,广扬圣教”;第八条写道:“本团体在信仰及福传事业上,依据主耶稣基督对宗徒们的派遣和圣神赋予宗徒们的权力,履行牧职使命,在当信当行的教义教规上,与宗徒之长伯多禄的继承人保持共融”。
二、教会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具有中国立场。在处理教会与国家、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回到圣经上所说的“凯撒的,就应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从西方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但由于习惯的作用,他们有意无意地沿用西方的政教关系来比较和衡量中国的政教关系,这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特别在鸦片战争以后,一些传教士具有强烈的欧洲文化优越感,甚至抱着利用基督宗教改变中国社会文化的意图,这必然遭到很多中国人的抵制以至于厌恶,在那时的很多中国士大夫和民众当中,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反教思潮甚至社会运动,天主的教会与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一道鸿沟,妨碍了爱的福音在中国人民当中的更大传播。
三、教会在中国的发展必须与现代中国相向而行。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天主教必须与之相向而行,走一条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中国化道路。我们号召中国的神长教友爱国爱教,把教会的发展与人民大众的福祉紧密联系起来。教宗方济各也常指出,做一个好基督徒不但与做一个好公民不相悖,而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关于这一点,刚总主教在上海主教会议说的一句话,今天依然十分重要。他说:“当地的天主教徒,应该是天主家庭里的成员,是它神国里的人民。可是,他并不因此放弃自己的祖国,却仍是那个国家的人民。”我们常说,信仰可以无国界,但信者却有自己的祖国,有源自自己祖国的文化。
四、教会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接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对于上海主教会议涉及但却无法加以实施,或已实施却需要继续完成的事业,如鼓励中国教会探讨以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天主教信理;提倡教堂建筑、教会艺术及音乐采取中国传统风格,推进教会艺术中国化;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于教会礼仪等等,都是我们今天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天主教将继续按照保禄宗徒说的“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的福音教导,把以利玛窦为首的一批传教士开启的教会中国化道路,把上海会议有关建设本地教会的方向发扬光大,不断把中国教会建设成一个合乎天主圣意,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为当今中国社会喜悦的圣而公教会。
谢谢!
(Agenzia Fides 21/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