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国 - 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发表二O一二年春节牧函《徐光启——一位适合任何时代的人》

星期四, 19 一月 2012

上海(信仰通讯社)—二O一二年新春佳节之际,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发表春节牧函《徐光启——一位适合任何时代的人》。 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一位适合任何世代的人”、“科学界的常青树”、“教会的常青树”、“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丰富遗产”和“结语”。
金主教指出,“2012年是普世教会的福传年,也是我们上海教区的开教先驱徐光启诞辰450周年。作为徐光启的一个老粉丝,三年前我曾写过一个牧函,现又写这第二个牧函,和大家分享我这几年学习徐光启的几点感受,希望大家都能重视他、纪念他、宣传他,以他为榜样来为上海教区的福传出力,同时也恳请他为我们教区的牧灵福传工作转求天主”。
徐光启是“一位适合任何世代的人”。“台北光启社和江苏电视台合作录制过一部大型纪录片《徐光启》,我注意到其英文标题是:A Man for All Seasons,当时觉得这个题名太传神了”。“我还联想到……如果要把a Man for all seasons翻译成……‘不倒翁’,‘常青树’等,然而,‘不倒翁’在中国文化中有贬意,……‘常青树’则指那种稳健博大,具有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侧重了精神性的层面”。
他是“科学界的常青树”。我在上封牧函中已经介绍过徐光启的科学贡献,当时有一个感想,世人往往将科学和宗教对立起来,只说他作为科学家的科学贡献,回避他的信仰。然而,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徐光启自己从来没有把科学与宗教信仰对立起来,不仅如此,他在领洗入教之后反而更加热切地追求科学,成绩也更为显著。这非常值得我们教友深思。……据统计,他一生涉足的科学门类共有农业、军事、天文、气象、水利、建筑、机械制造、测量、制图、医学、音乐和会计等十二个子目,他的每一项研究都是从造福人民的责任感下进行的。……徐光启的科学研究中还有一种超性的责任感。徐光启和传教士接触之后,开始了他‘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科学传播过程。……因此,科学追求也是一个人的美好德行的一部分,可以为天主作见证”。
他是“教会的常青树”。“徐光启为人稳健务实,智力超群,信仰坚定。利玛窦神父在世的时候,非常欣赏徐光启的学识及品德,在日记中赞美徐光启,说他‘天资美好,秉性善良’,‘注定了要他美饰这个初生的教会’……。在教务的事情上,利玛窦也尊重徐光启的意见,徐光启认为不行的事情,就不办,比如当时利玛窦想通过结交宦官得到长住北京的许可,徐光启反对,认为结交宦官,就卷入了派系纠纷,不利于传教。1605年耶稣会神父欲在北京购置新居建堂(即南堂)的事情,应邀前去商量的几位中国人中就有徐光启。
在同誉为明末中国天主教三柱石的三大儒者中,徐光启是当之无愧的教会领袖。……在礼仪之争的时候,争论双方的耶稣会和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会士们都引徐光启的著说为自己辩护。利玛窦去世之后,教会历经各种风波的打击,徐光启用自己的影响力保护新生的教会。……以身家性命为传教士担保。当形势无法改变的时候,徐光启令教友保护北京利玛窦墓地,吩咐上海家人收拾房屋给避难的传教士居住,他是当时传教士最大的保护人。渐渐地,在中国天主教很多重大事件中,教友们都推举徐光启作代表,去起草发表教会的声明或文件,比如推举他回复当时伯辣民枢机主教致中国全体教友的信。
徐光启的身上具有天主特别的恩宠。……徐光启的信仰真实坚定,生活圣洁而虔诚。从入教到临终,他恪守教会圣事,宗教生活从无懈怠。……徐光启恭敬圣体,有时领圣体时竟忍不住流下泪。他凡事仰望祈求天主,……祈求天主提醒他不忘作为教友的责任。他也不断苦工,经常守大斋,穿苦衣打苦鞭,苦身克欲。临终前一个月,他安排好工作,专事崇修,一个月内告解三次。前来探望他的官员,无论奉不奉教,看到他的床上放着圣牌、念珠、苦衣和鞭子,都非常感动。
作为教友楷模,徐光启热心福传。首先,他主动装备自己,在耶稣会士的指导下,按照依纳爵的‘神操’做避静;……受他影响而皈依的著名人士很多,山西绛县,上海嘉定、松江等地的开教者都是受徐光启影响的学生或亲眷,还有另外一些人则在朝廷部门担任官职,为信仰作了美好的见证,为圣教传播提供便利。
徐光启真是一个爱人如己的典范。他敬爱神父,……早期传教士们称赞说:‘他是一个罕有的虔诚和生活圣洁的典范,教徒们都效仿他,外教人都钦佩他,评价说,还有任何人像徐保禄一样的圣洁吗?’……他死后,罗马的耶稣会总会长命令全世界的会士为他献弥撒三台,纪念这位圣洁的教友,教会的恩人。……在纪念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的时候,教宗本笃十六世明确地说:‘对利玛窦神父的钦佩,不应使人忘记那些中国人的角色及影响。……他们中的首位及最著名的就是生于上海的徐光启’。……我们教会没有忘记徐光启”。
他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丰富遗产”。“徐光启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特别的地位,在普世教会有特别的意义,他在上海文化史上也具有特别的地位,他至死都是中西文化的奇妙组合:死后墓地既有朝廷追封加谥,也有教会的拉丁文碑铭和十字架;由他的墓地发展出来的徐家汇,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传播中心。……徐光启是上海教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饮水思源,他丰沛的德表也在我们教区留下了地域特色。
首先,徐光启是信仰本地化的探索者。……利玛窦去世之后,耶稣会的长上明确要求在华耶稣会的负责人龙华民神父,遇事要征求徐光启和其他信教士绅的意见,尊重‘利玛窦规矩’。……中国教会初期风雨飘摇,徐光启的护教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他坚持‘利玛窦规矩’,尊重中国文化,谨慎行事,保全教会。……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经历数次教难后,上海教会所受的影响小,教会生存空间大,教友信仰基础好,禁教结束后很快就能复兴。
当然,徐光启脾气温和,善于变通,并不意味着他容易在信仰上妥协,或者福传教务上没有进取精神。教难中上疏据理力争,阐释公教真理,努力通过合法渠道护教,以身家性命担保,这样的信仰怎能是妥协的信仰?……第二,淡定做人,低调做事。……我虽然不敢说这些传统现在已经在上海教区完整地实践出来了,但是,我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最后,金主教指出“2012年是徐光启诞辰450周年,也是利玛窦诞辰460周年。2013年是徐光启去世380周年”。“我希望你们能去参观这些地方。当你们在徐光启纪念馆看到‘科学先驱’、‘道德楷模’、‘科学先师’等颂扬的时候,更要看到徐光启科学精神背后的道德和超性驱动力。能效仿他的科学理性精神,在各行各业兢兢业业,做出成绩,为天主作证。我也希望大家学习他的信德和爱德,在世俗化的大潮中保守信德,行出爱德,更活出望德。做好自己的灵修,建立和天主深刻的关系,同时也能积极参加教会的福传工作,支持光启社的文字福传工作,支持教区光启社会服务中心的工作,关心周围的年迈者、农民工和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有教友在患重病时,你们要让徐光启转求,早日发圣迹,以求罗马教宗能列他为中国的第一个精修圣人”。
(NZ)(Agenzia Fides 2012/01/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