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印度尼西亚 - 全国各界、各宗教团体翘首期盼教宗方济各来访

星期二, 23 七月 2024 对话   教宗方济各   伊斯兰  

地下通道的浮雕

Paolo Affatato
雅加达(信仰通讯社)—刚刚重新命名的“友爱隧道”即将于今年秋天正式启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朝圣者们。目前,已经竣工的隧道工程只待向满怀激情的公众、向基督徒和穆斯林信徒开放。这是一条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总主教区主教座堂和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的地下通道。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是一座与基督教圣堂遥遥呼应的建筑。在印尼首都市中心,即独立广场——也是具有宣告民族认同重要价值的地方,这两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相互友好地注视着对方,几乎相互映衬。这是建筑艺术与城市规划协调选择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希望寓意和象征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植根于印尼民族的共存的愿望。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的创意,将最初只是一条普通地下通道改建成为“友爱隧道”的想法进一步巩固加强了这一愿望。业已成为一种具有穿透力的象征,一条不断相互交流的通道、一条人性和灵性友谊的通道,最终成为这座伟大大都市和整个广阔而多元化印尼社会的特征。恰恰在今年秋天,维多多总统将卸任,新当选的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将接任印尼总统。
始建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雅加达主教座堂最初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当时的荷兰东印度集团巴达维亚(雅加达的旧称)总监,为建造一座天主教堂而批出了土地,一八二九年被命名为“圣母升天堂”。因为建筑结构问题,一八九一年至一九O一年期间,在耶稣会士安东尼奥斯·戴克曼斯神父主持、建筑师 M.J.赫尔斯维特技术协助下重新建造了圣母升天堂。一九O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时任巴达维亚宗座代牧区宗座代牧的耶稣会士埃德蒙图斯·西布兰德斯·吕彭主教主持了新堂祝圣仪式。二OO二年再度修缮后,圣堂辉煌壮丽尽显,成为印度尼西亚各地朝圣者的必到之处。在右边过道的尽头,有一座“矜怜”圣像。四十多岁的教师玛尔大告诉本社记者,“每次到这里来都是为了把所有的困难和痛苦交托在圣母和耶稣的手中,把所有痛苦和困难都托付给圣母玛利亚和耶稣,从圣像汲取安慰和力量”。今天,圣堂内安装了特殊的“倒计时器”,格外引人注目。显示屏上标出的数字,是距离教宗方济各九月三日至六日访问印尼所剩的天数。正祭台左侧是二O一五年创作的“各民族之母玛利亚”的雕像,目的是向印尼信众展示一个较为熟悉的圣母玛利亚的面容。后来,雅加达总主教伊纳休斯·苏哈约枢机将其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圣母身着爪哇传统民族服饰,胸前是传统上象征印尼的金翅鸟潘查希拉、圣母头戴的红白相间头纱是印尼国旗的颜色,也象征着勇气和圣洁。王冠上绘有一幅印尼地图,祈盼圣母玛利亚护佑印尼。届时,这尊圣像将迎接教宗方济各的来访、教宗将在圣像前祈求圣母的祝福。
圣堂内的寂静与堂外的节日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雅加达北部一所基督教新教学校的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欢庆他们来到圣堂和毗邻的博物馆,这是他们朝圣之旅的一站。与此同时,首都郊区勿加泗天主教圣道明堂的孩子们也参与了当地宗座传教善会的“少年儿童传教”运动。他们在圣堂内度过了一天的灵修避静:主题是“拥有信仰、把耶稣奉献给每一个相遇的人”。
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也同样热闹非凡。对许多人而言,这里不仅是祈祷的场所,也是社交和身心放松的地方、是许多家庭周日郊游的目的地。这座清真寺是一座现代化的宏伟建筑,是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为纪念印尼独立而建,为此取名“伊斯提克拉尔”,阿拉伯语意为“独立”或“自由”。儿童、年轻人、妇女、老人以及前来野餐的家庭,都可以在清真寺外的宽敞空间或舒适庭院中度过休闲时光。然后,穆斯林朝拜者按照传统脱下鞋子,进入巨大的祈祷大厅,在铺满整个地面的红地毯上,在雄伟的银色柱子和穹顶之间弯腰祈祷,穹顶将整个清真寺尽收眼底。虽然没有特别的庆祝活动——穆斯林的祈祷是在星期五举行,但扬声器会播放大伊玛目K.H.纳萨鲁丁·奥马尔的布道。
这位穆斯林教长,在从非官方渠道获悉教宗方济各即将来访的消息后,按耐不住激动心情,竟全然不顾雅加达政府和印尼天主教主教团尚未对外宣布,便第一个向媒体宣告了教宗方济各即将访问他的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的消息。在那里,教宗还将与不同信仰的宗教领袖们会面。教长充分表达了雅加达穆斯林团体对教宗来访的期待和喜悦,强调“教宗方济各所传达的信息也是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的使命:那就是传播人性、精神和文明,不分宗教、种族和语言。人类是一个整体”。
一九四九年印尼宣布从荷兰独立后,时任“宗教事务部长”的瓦希德·哈希姆提出了修建这座清真寺的想法。一九五三年,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亲自监督下成立了建筑委员会。总统还希望将清真寺建在独立广场上。当时的印尼总统和全体政府成员强调,在雅加达主教座堂前修建清真寺旨在象征印尼宪法根基的国家“五项基本原则”(潘查希拉)中固有的宗教和谐与宽容。
这种精神始终没有消失,且今天仍然可以强烈感受到。每每谈及将主教座堂和清真寺连接起来的“友爱隧道Silaturahmi”,穆斯林信徒便十分自豪。学者们解释说,在印尼语境和文化中“Silaturahmi”表示一种社会互动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维持牢固人际关系,如亲属关系或教育、经济、社会和宗教联系。在印尼穆斯林的专用术语中,意思是“培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意图”。在友好的做法、简单的举动和无私的仁慈组成的“生命对话”中,存在着保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和意图。伊纳休斯·苏哈约枢机和伊玛目每天都在用友好、相互关心的态度来培养这种关系,而这条通道则是这一关系的真实写照。二O二二年竣工后,这条通道将始终开放,确保信众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欣赏印度尼西亚建筑师苏纳约和雕塑家阿迪提亚·诺瓦利的作品。艺术家创作了浮雕,装饰在大理石铺砌的通道墙壁上:两只手相碰,“让人感受到灵魂的深刻内涵所产生的谦卑之意,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联系、实现统一”。
花岗岩上同心圆的人行道上,“象征着希望、给道路带来新的光明”。当参观者继续前行时,我们得知,出于安全考虑,当局没有安排教宗方济各亲自走过这条地下通道。但这丝毫不影响天主教团体和街对面先知后裔们喜悦和热情的氛围。他们面带微笑,随时准备欢迎和拥抱这位白衣老人。
(Agenzia Fides 23/07/2024)

主教座堂

倒计时器

主教座堂内的圣母像

清真寺内景

从清真寺眺望主教座堂

参观主教座堂的孩子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