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城(信仰通讯社)—今天五月十七日的周三公开接见要理讲座中,教宗方济各在继续为世界各国信众讲解“使徒热情”的要理时谈到了传教主保圣方济各沙勿略。教宗首先强调了方济各沙勿略被一些人视为现代最伟大的传教士,“但不能说哪一位最伟大、哪一位最渺小。因为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传教士,包括今天,他们所做的甚至比圣方济各沙勿略还要多……。当一个传教士启程时,他就是伟大的。有很多很多,司铎、平信徒、修女,他们奔赴传教区,包括从意大利出发、你们中的很多人……,这就是伟大的:离开祖国去宣讲福音。这是使徒热情,这是我们要大力培养的。我们要从这些男男女女的身上学习”。
回顾耶稣会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的传教生活时,教宗提到了他与会祖圣伊纳爵·罗耀拉的会晤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成为传教士,他抛弃了一切。晋铎后,被派往东方。尽管东方传教之旅在当时意味着“被派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是“他去了,因为他充满了使徒的热情”。“就这样,现代大批无数充满使徒热情的传教士中的第一位出发了,他们随时准备承受巨大的困难和危险,去接触完全陌生的文化和语言的土地及民族。让耶稣基督和祂的福音为人所知的强烈愿望驱使着他们”。
在方济各沙勿略大约十一年的传教工作中,三年多是在前往印度的船上度过的。并从那里前往日本,“完成了一项非凡的工作”。他以印度果阿为基地,“向印度南部海岸贫穷的渔民宣讲福音”。但他的脚步并没有停滞在此,他深感自己必须超越印度。于是,启程前往马六甲群岛,即印度尼西亚群岛中最遥远的岛屿。在这里,他“把要理用当地语言写成诗句,并教人们唱要理。因为通过唱歌可以更好地学习教义”。教宗进一步表示,“我们从他的信件中了解到了他的感受”。罗马主教援引了一段他的话:“‘因着对我们的主天主的爱与服务,而乐于自愿接受危险和苦难,这是饱含着巨大精神安慰的宝藏。在这里,短短几年后,人们可能会因为太多喜悦的泪水而失明’(1548年1月20日)!看到天主的工程,他喜极而泣”。
在印度,方济各沙勿略见到了一名日本人。这位日本人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国家,那里还从来没有欧洲传教士到达过。因此,方济各沙勿略决定尽快启程。他乘坐一个中国人的舢板,历尽艰险抵达日本。“在日本的三年是非常艰苦的,因为气候、遭人抵制和对语言的无知。然而,在这里播下的种子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宗继续讲解道:“在日本,伟大的梦想家方济各沙勿略意识到在亚洲传教至关重要的是另一个国家:中国。因着其文化、历史和地大物博,对世界的这一部分实际上行使了主导权。即使在今天,中国确实是一个文化中心,有着伟大的历史、美丽的历史”。回到果阿后,“方济各沙勿略登船希望进入中国,但他死在了中国沿海的上川小岛上,未能实现登上陆地的愿望。一五五二年十二月三日,他孤独地死去,身边只有一名中国人陪着。至此,方济各沙勿略的尘世之旅结束了”。当时,“他只有四十六岁,他的一生都在传教,满怀着传教热忱。他离开了有文化素养的西班牙,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有文化素养的国家——中国,并在伟大的中国面前死去,身边陪伴着一个中国人。这一切无疑都象征着什么”!
要理的最后,教宗方济各强调了方济各沙勿略孜孜不倦的活动“总是与祈祷、与天主结合在一起,是充满奥迹的、默观的。他从未离开过祈祷,因为他知道在祈祷中可以获得力量”。他非常关心病人、穷人和儿童,因为他不是一个“贵族式”传教士。他总是与最需要帮助的人在一起,“他直接到最需要帮助的前沿去,在那里,他的传教工作发展壮大”。教宗方济各呼求圣方济各沙勿略让我们也能拥有他那样的热情,“活出福音、宣讲福音”的热情。
教宗向今天许多迷茫的年轻人指出,邀请他们像方济各沙勿略一样“到世界的地平线去、到那些非常需要的民族中去、到那些受苦的人中去、到那些需要耶稣的人中去。你们去吧,要有勇气。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勇敢的年轻人”。“愿天主赐予我们所有福传的喜乐、赐予我们把这非常美丽的喜讯传播开来的喜乐,这让我们和每个人都感到喜乐的喜讯”。
(SL)(Agenzia Fides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