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仰通讯社)—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日前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举办的教友村此列讲座第一讲“太古村历史”上,巴黎外方传教会香港区会长庞乐培神父指出,纳匝肋印书馆的文字传播工作反映传教士尊重亚洲文化;其员工宿舍“太古楼”亦见证法国神父与信众一起度信生活。
庞神父指出,巴黎外方传教会以建设地方教会为己任,重视、爱护及推广本地教会与本地文化,其中便在香港成立纳匝肋印书馆以方言出版书籍。印书馆一八八五年在港设立,一八九四年以杜格拉斯堡为永久会址(现址香港大学大学堂宿堂),最高峰时期有五十位员工,从事排版、处理字模和操作印刷机等工作。事实上,大部份员工都来自内地的信徒团体,印书馆为他们及家庭在“太古楼”建造房屋,一共四十八个单位,形成一条“公教村”。庞神父表示,印书馆出版不同语言的字典、圣经和教理书籍,以支援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各地的传教工作,包括中国内地;好些传教士更靠着这些书籍自学中文。一八九九年向香港政府注册的四十七部书籍,二十七部便来自纳匝肋印书馆;印书馆成立初期至一九三四年间,每年平均出版二十九部作品,印行逾六万二千册。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指出,随着巴黎外方传教会一九五四年结束纳匝肋印书,工人需要另觅工作,后来传教会把太古楼的业权转给香港教区,教区再把太古楼卖给发展商,同时协助居民搬迁。
另一方面,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夏其龙神父强调,香港曾有好些公教村,如湾仔的进教围和西贡的盐田梓等,公教村之间亦互有渊源,“盐田梓村民迁离当地后,部份迁往太古楼”。
(NZ)(Agenzia Fides 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