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仰通讯社)―二OO九年十二月七日至十日,由“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天主教研究青年学者论坛Second Forum on Catholic Studies for Yong Chinese Scholars在北京举行。据研究所所长,北京教区副主教赵建敏神父介绍,四十九位国内青年学者提交了论文,四十四位学者在会议中宣读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宗教研究所任延黎教授参加了论坛开幕式、河北信德社社长张士江神父参加了闭幕式。与会青年学者畅所欲言讨论热烈,普遍反映参加会议后收获颇多,强烈希望研究所每年能举办类似的学术研讨会,以增进和提高国内对天主教的研究工作。
论文分九个场次宣读:一,融入与吸纳:文化的对话与冲突;如刘国鹏博士的天主教本土化的时代差异:利玛窦VS刚恒毅,于晓兰博士生的明清时期天主教与佛教的对话与冲突,杨砚博士生的独身与孝道―试论《天主实义》对儒家孝道的重构;二,融入与吸纳:道德的接纳与认同;如白虹博士的汉口梅神父纪念医院的宗教及社会学意义,王涛硕士生的晚明耶稣会传教士对中国道德的渗入,钱佳媛硕士生的民国时期武汉地区天主教中学德育课程研究;三,融入与吸纳:历史的经验与借鉴;如王玉鹏博士的知识与信仰的异延--《天主实义》文化调适及其困境,杨靖筠教授的浅析元朝政府对天主教的政策;四,天主教神学理论与本土化;如孟莉亚硕士生的圣若望鲍思高神父的教育理念与在中国的实践,李景玺博士(神父)的约瑟夫雷福纳(Joseph Hoeffner)的基督宗教社会学,刘绪雷博士生的天主教的生命观;五,利玛窦研究(1),如明晓旭博士生的论利玛窦《天主实义》的儒学外衣,康志杰教授的利玛窦与中国乡村社会;六,利玛窦研究(2),如蓝希峰博士生的利玛窦及其经验的重拾者,王利民博士(神父)的利玛窦神父在华传教的启示,肖恩惠博士的利玛窦《交友论》与他的丰硕传教成果;七,天主教历史研究,如王美秀教授的天主教对祭祖习俗态度的转变,肖清和博士的中西之别--明清天主教丧葬礼初探;八,天主教研究(2),如周萍萍教授的刘松龄--耶稣会在京的最后一位天文学家,曾志辉博士生的西南天主教史的研究资料,李丽丽博士生的利玛窦传教策略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九,神学理论与信仰经验,如张克祥硕士(神父)的辽宁盛京仁爱参与社会服务的探索,张俊博士的观照理论--巴尔塔撒的神学美学,朱晓红教授的论拉纳的先验人性与普世恩典。
(NZ)(Agenzia Fides 2009/12/18 - 字数:998;行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