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仰通讯社)―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宗座外方传教会隆重庆祝在港传教一百五十周年。
在此,本刊全文转载发表在《公教报》上的纪念文章《一百五十年前开始的故事》:
我在等候他(雷纳 [Paolo Reina]神父),弥撒后我看见那艘轮船,我随即上船通知他一些事情。这位好司铎表明已准备履行任何工作,我不怀疑他的真诚。随后我们有机会交谈,而我深信天主的眷顾,k终於解救我们这个可怜的传教区,派来这些新到的传教士。……我知道随著米兰修院的其他会士加入,我们最终能够有所作为。
这些充满希望的话,是意籍的盎(Luigi Ambrosi)神父于一八五八年四月十二日写下来的。当时,盎神父正负责香港的天主教会,他想通知传信部部长巴纳伯(Al Alessandro Barnabò )枢机,雷纳神父在一八五八年四月十日抵港。由那天早上开始,经历了一段长达一百五十年、以二百零七位传教士为主角的历史。
不论昔日、抑或今天,在宗座外方传教会的历史中,香港一直是要求最高、但亦为传教会最喜爱的工作地区之一。
米兰会传教士(昔日的名称)开始在这个成立了十六年的年轻本地天主教会工作,而传教会当时正寻找新的资源,去面对这英国殖民地(自一八四一年)的种种挑战。那时候,本会传教士不但为天主教会的发展、也为社会的发展,尤其在教育、牧民活动和慈善工作等方面作出贡献。
雷纳神父是首批传教士的长上。这批传教士原先于一八五二年被派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然而,当地的环境极端艰难,使徒工作毫无成果,甚至有一位会士遭杀害,他们被迫离开。雷纳神父然后来到香港继续福传工作。可是,雷纳神父很年轻便去世,而这个小小的意大利团体由高神父(Timoleone Raimondi)接管。高神父后来成为香港首任宗座代牧(当时在传教区类近于主教,一八七四至一八九五年)。他以智慧和清晰的远见管理本地天主教会,也能够与其他伟大的人物,例如穆神父(Giuseppe Burghignoli,高主教的助理)、和神父(L u i g i P i a z z o l i)和师多敏(Domenico Pozzoni)神父等分享他的牧民照顾和关注。其中和神父为人极之慷慨,他是巡回各地的传教士,后来成为香港第二任宗座代牧(一八九五至一九零四年)。至于师神父,则被称为圣洁的主教(一九零五至一九二四年),因培养教区的属灵生活而见称。师主教的继任人是恩理觉(Enrico Valtorta,一九二六至一九五一年)神父,他的意志坚强,为人果断刚毅。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他把很多精力投在保卫香港,并且把市民的艰苦减至最低。由于他的慷慨大方和慈善工作,人们怀念他是「穷人的父亲」。
最后一位宗座外方传教会主教,就是令人难忘的白英奇(Lo r e n z oBianchi)主教,一位纯朴而谦逊的传教士。他带领教区经历香港历史中最为动荡的年代(一九五O年代至六O年代),香港要接待超过一百万大陆难民。香港教区在白英奇主教的领导下,总是站在最前列,为新来港者提供衣、食、住和教育,但教区没有忽略本身的属灵使命。白主教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回来后,意识到是时候让本地圣职人员领导香港教区。他这样做了,没有丝毫担忧,也没有夸张的举动。他退休后返回意大利,于一九八三年逝世。至今仍有很多信友怀念他。
现时,我们这些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继续透过堂区的牧民职务履行福传工作,因樵谡飧龆啻锲甙偻蛉丝诘拇蟪鞘校们谴痰耐盘濉N颐且膊斡肷缁峄疃徒逃疃蛭颐窍嘈牛淌亢托磐矫烧僭谏缁嵘畹母鞣矫嫖阶骷ぁ
尽管我们和我们的前辈都有本身的限制,但众人都尽力实践那委托给我们的命令,就是支持本地教区成长。在香港这里,我们很乐于不再处于领导地位,而是偕同其他多位本地神父、牧民工作者和外籍传教士,一起服务本地教区。我们感谢陈日君枢机和汤汉助理主教,他们欣赏我们前辈在一百五十年的传教工作中所完成的一切,以及我们今天能够给予的一切。
在香港的教会正在实践作内地教会的桥梁和姊妹的召叫。我们的团体也参与促成这项任务。我们的一些会士经已临在于中国,有些正在学习普通话,也有些经常到访中国。我们感到与宗座外方传教会从前传教的地区(广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之间有著特别的感情,它们好像是我们家庭的一部份。我们会尽力支持它们。
(Agenzia Fides 2008/04/14 - 字数:1,682;行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