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台湾 - 天主教会团体积极筹建“台湾天主教文物馆”开发教会文化资产商机

星期五, 4 四月 2008

台北(信仰通讯社)―据台北总主教区《教友生活周刊》报道,鉴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教会生活和历史,并制作播放影片或报导新闻。为此,就需要使用有关台湾天主教历史事迹或是重要人物资料、查证历史正确史料、相关照片,但又苦于不知该求助于哪些机构、向哪些机构申请刊载授权并收费,究竟是台湾地区天主教主教团?各主教区的主教公署或主教座堂?还是各天主教修会或辅仁大学呢?而且,近几十年来,台湾民主化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著作权和专利权法制化,以法律保护所有作者和艺术家等文化财产。为此,对于台湾天主教会而言,迫切需要早日成立“台湾天主教文物馆”,把开教一百五十年来的各种历史文物加以收藏整理后公开展出,让全球各地天主教徒来台观光时,可以了解天主教在台湾的发展史实。
事实上,目前应立即着手的就是收藏一百五十年来台湾各主教区、教堂、天主教学校、天主教文教机构和各天主教社团等的历史资料和重要人物照片等,然后再进行数字化管理收藏。否则,随着教堂或天主教机构土地变卖后文物流失,很难再找回许多珍贵的资料了。而且,天主教圣歌著作权的保护和授权使用费也是应引起台湾天主教主教团重视开发和保护的问题。换言之,需要一个专门的教会机构全权负责。这就需要一个非营利的财团法人文教基金会或是宗教法人团体,这种非营利团体若只由主教团或是各教区来办理,因大部份神职人员非专业人士,也未受过专业训练,当然不可能独断独行,必须由主教来邀请教友的财团共同组成。不但要有充足的经费,更要再邀请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专业教友来参与经营。
一百五十年前天主教来台开教,先由西洋传教士来台开始传入,接着大批大陆国籍和外籍神职人员撤台后加速了天主教在台的迅速发展。今天,又增加了许多菲律宾、越南、南韩、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传教士、本土神职人共同接棒。他们中间,不乏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各教堂里也大都留下历史照片。许多教友社团、教友家庭甚至保存着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天主教教会活动照片。这无疑是值得收藏、归档的。要依法取得此类民间天主教教会宝藏变成科技化的文化财产,就需要由“台湾天主教文物馆”来担负起这项重任。而设立“台湾天主教文物馆”,不必重新建造新馆或大楼,各教区主教可在选择一个教堂或把天主教学校或机构转型为文物馆,就可节省大笔经费在建造硬件工程。今天,许多台湾圣堂已经失去功效,当地教友稀少或是无神职人员工作都可转型为这个教区的文物馆。在台湾目前人口出生率降低情况下,各教区内未来将有不少天主教中、小学校将面临无法招到学生的危机。为此,马上改变经营模式,变更为文物馆来改换传教方式,也会获得比此前更加有效的传教成就。
此外,各教区主教可以邀请当地财力雄厚的教友共同组成非营利的文物馆机构,采取教区占股百分之五十一,教友们占股百分之四十九方式等组成。教区经费可由主教和当地服务的男女修会共同分摊,教友方面也可分由二个以上教友财团组成,订名为“台湾天主教X X教区文物馆”。这样,各主教代表的教会方面因拥有过半的股份,可控制这个文物馆和基金会不会脱离天主教教义和理念,还有各地区的文物特色。 全台所有教区各自组成文物馆后再共同组成财团法人或宗教团体的基金会来推展,基金会总责筹募经费外最大要任务,就是制定经营全台七个教区内的台湾天主教教区文物馆经营方针和计划,并制定聘用人事规章,培训和聘用专业人士前往经营和服务,包括职员资格、升迁和调动职务等。当然,基金会的理监事会一定要定期改选,轮流更换新团队来经营,才不会有单一财团来独揽和侵占图利之危机。
只要“台湾天主教文物馆基金会”能够聘用专业人士经营、加之天主教本身就是国际化宗教,将有助于吸引欧美游客前来参观,推动教会自身的经济发展。面对科技不断进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台湾迫切需要进一步民主化、法制化,台湾天主教神长们也应顺应这种潮流来拓展教务、重视天主教会财产的法制化、保护和刺激商机,主动积极地开发并保护天主教文化财产,让未来的台湾天主教会拥有无数宝藏。
(NZ)(Agenzia Fides 2008/04/04 - 字数:1,671;行数: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