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国 - 上海教区回应教宗呼吁在纪念开教四百周年之际加强福传、灵修、向佘山圣母祈祷

星期五, 22 二月 2008

上海(信仰通讯社)―二OO八年,是上海教区开教四百周年纪念。为此,教区金鲁贤主教敦促全体教友积极响应教宗本笃十六世于去年六月三十日发表的致在中国的天主教主教、司铎、修会会士和平信徒信的教导,加强灵修生活与福传,不断祈求佘山圣母的护佑,特别是在五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向佘山圣母祈祷。教宗在信中曾经指出,五月二十四日是敬礼童贞圣母玛利亚进教之佑的日子,呼吁全球教友在当天与中国教会一起祈祷。而上海教区的佘畲山圣母圣殿,是教友们虔诚热心恭敬圣母的地方。
金鲁贤主教在为纪念开教四百周年而发表的牧函中,首先简要地回顾了上海教区四百年来的福传历程,重温天主教于一六O八年传入上海的历史。当年,已信奉天主教的明朝官员徐光启因父丧丁忧从京城赶回上海。途经南京时,他盛邀意大利籍耶稣会士郭居静神父(Lazare Cattaneo)向家人传教并为他们付洗。其后,经郭神父之手付洗进教者达二百人。随后,耶稣会正式派遣多位会士到上海传教。一六三九年,另一位意籍耶稣会士潘国光神父(Francesco Brancati)到上海工作。两年间,他为两千多名本地人付洗。后潘神父在华南广州去世后,仍被安葬在上海的公教墓地。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这座陵园中还安葬了数百位传教士。不幸,于文革遭到破坏,损失惨重。为此,金主教敦促教友莫忘传教士们的光辉历史与足迹,效仿著名的东西方交流先驱,伟大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Matteo Ricci 1552-1610)、艾儒略神父(Julius Aleni 1582-1649)和汤若望神父(Adam Schall 1592-1666)。他们不但将基督信仰信仰,还将西方艺术、数学、天文和医学带给了中国,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九十一岁高龄的金主教列举耶稣会士们为上海教区作出的巨大贡献,兴办了二十多所中学、百年前创办震旦大学、佘山天文台、徐汇气象台以及多所新式医院。此外,他们还创建了闻名中外的藏书楼,以及被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称之为“中国西洋画摇篮”的土山湾画馆。金主教指出,“传教士用本土化的方法来福传,并培养教友管理教会”。“六十年代,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62-65)强调教友的作用,而上海教会四百年前就曾是‘平信徒的时代’”。
上海教区主教牧函的第二部分中,还特别提出了一些加强灵修生活、巩固福传、振兴传教事业的具体方法。金主教指出,“福传工作是每一教友都应做的”。他希望信众不要只重视勤领圣事和仁爱工作,而忽视了福传。他指出,“解放前,上海教区有十万教友,现在只有约十五万,但基督教徒已由当年的三万信众增长至今天的逾二十万”。他慨叹部分司铎和修女将很多时间花在上网或看电视,强调他们必须重视福传,并建议教堂大门在白天必须对访客开放,神长修女应热情接待来客,与他们分享信仰。金主教继续表示,“在四百周年纪念期间,为了加强教友的灵修与祈祷生活,各堂区应发起祈祷运动,而非只注重形式的朝圣或开会”。他还鼓励全体信徒不但要诵念《玫瑰经》和日课,还应做到每天反思生活一次。此外,“教区稍后会公布教区和堂区性的详细活动计划”。金主教继续忆述了教廷首任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elso Costantini)于一九二四年在上海主持召开首届中国主教会议,率领所有主教前往佘山朝圣,把中国教会奉献给佘山圣母。金主教指出:“教宗本笃给中国教会的牧函,号召全世界天主教徒向畲山圣母进教之祈求保佑中国教会。我们上海教友感到无上光荣,我们感谢我们的教宗,同时我们也感到压力”。上海主教期望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友前来佘山朝圣。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本地教友,“应竭尽地主之谊,接待好众多朝圣者”。“我们身在佘山圣母的膝下,要倍加孝爱圣母,效法圣母,不辜负教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NZ)(Agenzia Fides 2008/02/22 - 字数:1,486;行数:4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