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国 - 北京北堂推出网络授课慕道者受益匪浅

星期五, 10 十一月 2006

北京(信仰通讯社)―为了配合现代人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北京北堂(救世主堂)慕道班专门在互联网上创建了一个公用信箱,将授课内容录制成有声资料存于该信箱内,凡是应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偶尔缺课的学员,可以随时打开此信箱,听到授课内容或看到所授课程的文字资料。由此,极大地方便了慕道者学习教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慕道班结束时的领洗率。此举,大大地方便了那些慕道心切而又不便于按时来慕道班听课的弟兄姐妹们,帮助他们学习好圣教会的道理。
北京教区西什库北堂(救世主堂)是北京教区最大的堂区,也是信仰生活充满生机的堂区。北堂原址坐落在北京三海中的中海西畔,即蚕当池口地方。一六九三年,清康熙皇帝患虐疾,幸得耶稣会传教士洪若翰神父和张诚神父献上金鸡纳霜药到病除。皇帝大悦,于七月四日召见神父,赐蚕池口地一块,修建小堂一座。康熙还亲书“万有真原”,及长联“先作形声真主宰”。一七O三年十二月九日,开堂大典隆重举行。圣堂长25米、宽11米、高10米,堂内无明柱,属当时宏伟建筑。此外,还建有天象台一座、图书馆数间。一八二七年清道光七年,圣堂被拆除。一八六O年清咸丰十年,清廷又将该地发还教会。六年后重建大堂,长50米、宽21米。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清帝扩建皇宫,将圣堂地圈入禁地,同时将西什库赐予教会作为补偿建堂之用。一八八八年,新圣堂竣工开堂。新建大堂宽敞明亮,内呈正十字形,可容纳两千名教友同时参礼。整个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堂前月台两侧各立一座黄琉璃瓦碑亭,碑中记述北堂始建与迁移过程。教堂以耶稣君王为主保。
北堂是北京教区最早的主教座堂,从近代始,多位主教在此居住,署理教务。中国第一位华人枢机田耕莘,曾在这里生活工作。一九八五年春,北堂重新回到了教会的手中。经过易梁换柱的主体维修,于同年圣诞节前夕修复祝圣开堂。 恢复教务后,北堂团体历来积极活跃在牧灵和福传领域,社会服务工作也颇有成效。
(NZ)(Agenzia Fides 2006/11/10 - 字数:822;行数:29)


分享: